“工场化教学”创新模式 让学生爱上学习
时间:2020-05-28 10:47:46 来源: 作者:

 2020年5月至7月,我校“工场化教学”项目第一阶段工作顺利开展,项目采用专业协同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把知识教学和岗位技能训练紧密地结合。

  “工场化教学”项目第一阶段的试点工作,由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和ICT产业学院联合开展,老师们设立一套完整的工程训练质量评价、监测与管理系统,使学生达到提前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目标,完成从掌握知识到全方位提升职业能力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相当于企业外聘的咨询顾问,学生们则是企业的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研发经理、项目经理与团队成员,实际工作的成果由各班组协作完成。

  在第一阶段的试点中,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教学,以无线电测向作为教学场景展开,包括:电子通信企业的无线电接收、发射设备的组装、改良、创新,无线电测向/定向运动的成员管理、运动管理、信息系统更新维护、趣味活动创意等多个实践场景。

  “‘工场化教学’太给力了,很注重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我们在做项目中不断成长。”2017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王秋梅同学积极参与此次“工场化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她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活动中,学生们分别按照智能硬件组、前端开发组、后台开发组、综合服务组分成4个生产经营团队。由电通学院陈荣坤、软件学院吴宗波、ICT产业学院龚万炜、吴文波、陈云潇、蔡晶晶等老师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为学生们提供相关软硬件技术知识、生产技能、团队协助等顾问式辅导。

  在老师们辅导下,4个学生生产经营团队独立完成了产品各功能模块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组装调试、检测维护等闭环生产流程,最终形成岗位责任书、计划任务书、需求分析报告、工作进度报告、检验检测报告、绩效考核报告等真实完备的工作材料。

  “与传统教学相比,‘工场化教学’不仅不会枯燥,而且还特别有趣,使我们充满学习动力。”参与此次“工场化教学”的李可凡,是2018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也是生产经营团队中综合服务组的一员。他说,本次工场化教学项目,把真实的工作场景搬进学校,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交叉进行,迅速提升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更令他兴奋的是,“工场化教学”有别于以往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教学中,老师在一旁辅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自2020年5月开始,经过精心策划,“工场化教学”迅速形成一个电子、通信、软件、物联网等专业相互关联、体系完整的教学计划,涵盖了大学1-3年级的软硬件知识、技能、实践和素质素养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受训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工程协助能力、成果导向能力。企业资深工程师的加入,帮助学生从“入行”“入职”“入任务”到 “入项目”层层提升。“工场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师资安排、教学环境等方面均做了有益尝试。

  【相关链接】

  第一阶段试点工作结束后,学校将继续开展“工场化教学”相关教学推进活动,将组建无线电竞赛社团、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等。同时,学校将利用暑假发动全体学生开展企业技术需求调研工作,有效的调研数据将作为后续工场化教学的工作实例和教学场景内容。

  请对“工场化教学”模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快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