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辅导员之“法”

学生处       2017-09-16 16:25:37

初入职场,突然间就面对着数百个管你叫老师的学生,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大事小情,坦率的讲,我彷徨过、无措过。这种彷徨、无措还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老同志们的帮扶才逐渐消退。今天看来,这其中的根源就在于因为没有经验而“不得其法”。“法”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总称。由于不得其法,往往对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的问题,会轻率的得出一个简单的线性的结论,而“粗糙的”解决,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学生工作的终极目的仅仅是简单的追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恐怕并不需要辅导员,这个专业化、职业化的特殊群体存在。因为,这个目标的实现,不需要专业化的背景,也不需要复合性的能力,更不需要特定的群体。显然,还有更高的价值追求存在。我的理解,应该是“妥善的”解决问题。什么是“粗糙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妥善的”?凡是做过学生工作的,都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而不论什么样的理解,都会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儿,那也就是“法”, 

一般来说,“法”有两个层面:战略层面,即对待工作的思路,也即 “心法”;战术层面,即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即“身法”。心法加身法就形成了“执行力”、“战斗力”——亦或可称之为是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值。

心法,我目前只经历过或见识过以下四种,有没有别的存在,可能有,不知道。

A“遇到阻力,铁棒扫平,阻力加大,铁棒加粗”

这种心法优点是效率高、不拖沓,起码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缺点是操作的过程火星四溅,杀伤力太大,容易着火。特殊时期、特殊事项,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法,不得不用。但,常用成本大,最终走向失效。

B“遇到阻力,擦边绕行,不吝让步,解决就行”

这种心法优点是解决问题成本低且成功率高,缺点是往往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会引发不少新的问题,问题越解决越多。而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能说没有遇到瓶颈的可能。要想重建解决问题的框架,显然是不容易的。

C“遇到阻力,冷却搁置,静观其变,停止不行”

这种心法优点是不会制造新的问题,新的麻烦,更不会激化矛盾,缺点是本来的问题还摆在那里。有些问题可以冷处理,有的问题需要“短、平、快”,而更多的没有章法可依,也没有先例可循的问题,需要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D“遇到阻力,原则不变,方法多样,思路先行”

这种心法是思路决定出路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些出色的老辅导员最让我佩服之至的所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还能妥善的解决问题。而且情、理、法皆通,总能在其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我曾亲眼见过我们同行的某位前辈,在谈笑间就化解了一场学生间的“准流血冲突”。和颜悦色再加上的几句半开玩笑的俏皮话,使得刚还摩拳擦掌的学生,握手言和,甚或还成了好朋友,甚或还成了辅导员的好朋友。期间没有人受到批评,也没有人交检查。旁观这个场面,当时我就认定,辅导员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这个技术活儿,需要经验,需要理论、需要智商、需要情商,当然还需要一颗公平正义的心。

说到身法,也即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像大体上也有这么四种。

A论道

跳出问题本身谈问题,从理论的层面居高临下看待问题,同层理论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从上位学科寻找答案。从法学角度看待实践问题;从哲学角度看待法学问题;从神学角度看待哲学问题,从人类学角度看待神学问题。总之,就是要比问题所处的层次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想的透。例如,当年,我做学生的时候,遭遇到了挫折,我的辅导员并没有直接告诉我怎样解决,而是给我推荐了两本书——《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此,我感念至今。

B说理

就事论事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清问题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问题的时间、地点、人物;挖掘问题的本质属性;推演问题的各种可能;确定问题的责任所在,最后做最优化的选择。也即所谓的讲理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在劝导学生保证课堂出勤率的时候,在调解学生之间的纠纷与矛盾的时候,在评选各级各类荣誉的时候,在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的时候,貌似是一种必须的方法。

C讲法

以校规校纪,尤其是其中的禁止性规范为依据来解决问题。禁止性规范是一个学生的行为底线和权利的边界。这个边界以内的是权利,是自由,而这个边界以外的是违纪行为及其否定性的评价和惩罚性的后果。有惩罚性后果的是“硬法”(如校规校纪中的罚则),没有惩罚性后果的是“软法”(如倡议)。在实际工作中,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为了某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常常把“软法”升格为“硬法”。在违纪行为发生前给予必要的喝阻与警示,在违纪行为发生后给予“法定”的惩戒,是辅导员所必须的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的特征是“威慑”,否则何来所谓的“绳之以法”呢。当然,“威慑”的目的在于保障某种“违法”行为的不出现,或某种“合法”行为的必然出现。

D谈情

通过适当的情感交流以解决问题。情感是必须的润滑剂、软化剂或者粘合剂。在某些情况下,情感交流是打开隔阂之门的唯一钥匙,毕竟人都有感性的一面,而这一面似乎最容易达成相互间的理解与谅解。而人与人的和谐,具体到师生之间的和谐绝不是法理的和谐,而是情感的和谐。

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独有的思维逻辑和自己独有的行事风格,要构建出一个坐标系以概括其全部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哪种心法配合哪种或哪几种身法更适合于哪一类问题的解决,到是有着某种规律可循。尽管这两对儿“ABCD”之间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我尚且算不清。不过目前有这么几点应该还是可以确定的。

A+C是最刚猛的组合

B+B是最绵软的组合

C+D是最“小清新”的组合

D+(A、B、C、D)则是最“高大上”的组合

辅导员的工作,不是经验,不是道法,不是模仿、不是嫁接,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这门科学所追求的不仅是正确的解决问题,更是妥善的解决问题——在学生工作中的“止于至善”。

辅导员,要想真正的走向专业化、职业化,首先就应当承认——它是一门科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这样的研究貌似不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不知道在它背后还有多少对不同维度的“ABCD”我们不曾想过(作者何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