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修炼的九段高手

学生会       2017-11-27 12:33:18

 图片2.jpg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曾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如果想一直拥有幸福感,最好多交一些相对点的朋友。相比较之后,会感到自己幸福多了。

 

我们首先要了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总部。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教授(Dr. Martin E.P. Seligman)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所大学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在学界是最为先进的。如题所述的这种比较方法,英文称为Downward Comparison,中文可以理解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说法在我们中国文化中一点都不陌生。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成就感,惯常于向上比,但有时候向下比也会增加个人的幸福感。这种方法类似常识心理学,某种意义上是老调重弹,给人以蓦然回首的感觉。从美国积极心理学研究来看,这种通过比较获取幸福感的研究是比较新鲜的,这一点,有别于我们中国文化。

 

我个人也参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研究的最后结论是:幸福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主观体验,幸与不幸完全在我心,你可以选择开心或不开心,而不是直观的开心不开心。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完美主义做事尽善尽美,张国荣最终因抑郁症而自杀,而崔永元虽然也得了抑郁症,最终走出了抑郁状态,这与他本身的心态选择有关系。因此,开心或不开心完全是主观选择的结果。

 

知足常乐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个人境界,这不同于主动放弃,当争而不争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在应当争取的情况下,个人尽力争取但最终没成功,则另当别论。比如时下人们面对诸如买房、恋爱、职位竞争等具体情况,往往容易陷入其中:凭什么那个女孩我就得放弃呢?女孩已一再跟你表示对你没感觉,可你偏认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样就陷入了一种偏执,因为究竟有没有缘分是你个人努力和对方的感觉共同说了算,不是完全能心想事成的。所以这里就有些成功学的误导,有些成功学走极端,觉得心想事成必须树立信念,信念一定要达成。可目标能否达成是综合来看的,所以简单说,知足常乐就是你尽力的事情你就乐吧,没有尽力的事情就不应该乐,你自己放弃,那是活该。

 

人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总能找到向上或向下比较的对象,来维持一种平衡。这就是为什么说幸福是一种修炼的境界。比如在工作中,该你争你不争,晚来的人都上去了,最后你觉得郁闷。反而你争取了没争下来,因为时机未到或其他原因,你会反省总结经验想为什么没做好,这样你会转移注意力,不会偏执于没争下

 

在心理学上,我们讲绝对乐观主义、相对乐观主义,绝对悲观主义、相对悲观主义。绝对乐观主义是傻帽,那就是阿Q,相对乐观主义就是说你能够务实。悲观主义并不是坏事,可以避免盲目乐观,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悲观,这是相对悲观论。相对爱自己是自信,绝对爱自己是自恋,绝对爱他人是自卑。

 

知足可能让人止于此地,而不满意可能让人不断前行,这种说法同样也是相对的。比如说,你辛苦工作达到人生目标了,是否就松懈下来呢?人肯定是要有进退的,不能总是处在辛苦状态,那就没有意义了,就像牲口。所以这时候没人说你的,什么时候说你呢?你犯浑!举个例子:唐骏。他自傲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他过于招摇,如果能低调人们就更喜欢他了。他做了很多很成功的事情,但在学位这件事情上很失败,他事后的否认更受人们唾弃。所以,人们应该在成功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失败,在失败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成功,这点,他没做好。而这种现象,在政界、商界比比皆是。

 

在一个工作单位里,有些人做得好,有些人半途而废,这是很自然的。你能干下来证明你的价值,没干下来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摆正自己最好的方法是,第一看自己尽了多少力,我尽力了我不会怪自己,我没尽力我会怪自己;第二我会看运气的成分,有时走运有时背运,但我不会纠缠于运气。如果我这次走运了因此觉得下次好运还应该是我的,那就完了,这样就是把自己惯成自恋了。这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下次的绝对成功,这就是相对悲观。从心理健康来讲,当一件事情尽力了但没做成的时候,你仍然纠缠自己或者纠缠别人,那是加倍的伤害。别人对你的折磨还可原谅,自己折磨自己就不可原谅了,这就是想不开了。

 

我们讲积极心理学不是现代人才有这个意识的,古往今来,我们中国文化中士大夫修炼的各种境界早已有之,你遇到不开心,一句话: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关键是你转变心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在这个点上,可能就不只是一句诗词了,而是对自我的一种激励了。

 

什么是主观幸福感,我们之前说是一种选择,选择说白了还是你自己的心态,是自己修炼的功夫。谁是心理修炼的九段高手?我提名苏东坡,他一生起起落落跟股票走势似的,他不是没自杀过,但他最终心态是好的。这种修炼一方面通过学习,另一方面是自己觉悟。该出手时出手,该缩头时缩头吧,到头来是为自己开心。

(转自/作者: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