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英烈血脉"-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惊鸿”红色实践团宣扬英烈事迹、助力寻找烈属项目在行动
时间:2023-08-09 20:04:21 来源: 作者:

          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激发时代担当使命。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惊鸿”红色实践团实地调研解放军烈士庙,探寻“天下第一庙”背后的故事。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带领着28军84师251团的官兵到西沙湾参加金门战役。空中盘旋着数十架敌军战机,肆无忌惮的从空中扔下炸弹,为了不让无辜百姓卷入战火,解放军官兵们特意将敌人的火力吸引到海滩上,不料海滩上有个名叫曾阿兴的小女孩正在玩耍,被困在枪林弹雨中,解放军官兵们见状,立刻掩体对空射击施展援救,并迅速扑到小姑娘身上保护她。在此次战役中,有二十七位解放军战士牺牲。英雄的壮举感天动地,驻地人民群众自发为烈士整容集体下葬,建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庙”的解放军烈士庙,惠安人民亲切地称呼27位解放军战士为“廿七君”。从此,小女孩曾阿兴改名为曾恨(恨谁?恨杀害解放军战士的敌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鸿雁教授、校团委书记李博诗老师 、经济与管理学院黄英艺教授,带领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惊鸿”红色实践团到崇武镇解放军烈士庙进行实地调研。

      老师和实践团成员们访问了当地的政府,并向当地政府了解有关解放军烈士庙的内容,并对解放军烈士庙进行了实地考察。崇武镇副镇长吴振宁和解放军烈士庙负责人张凯对老师和实践团成员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肯定了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泉信“惊鸿”红色实践团与崇武镇政府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

      会议上,崇武镇副镇长吴振宁和解放军烈士庙负责人张凯向老师和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解放军烈士庙所代表的为民服务,不惧生死的红色精神。他们对实践团的调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就细节处做出指导性建议。双方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希望以更新颖独特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了解解放军烈士庙的渊源历史,加强红色革命文化渗透力、感染力,使得深厚革命精神能够扎根于心。通过负责人我们了解到,还有很多烈士还没有找到家属,座谈会中讨论了多种替烈士们寻找家属的可行方案,希望能让更多的英烈们能早日回家。

      解放军烈士庙负责人张凯向实践团成员们仔细讲述了解放军烈士庙的由来,介绍了其“藏”在历史中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倾听,感受着那段在曾恨奶奶讲述中的历史余温。

听完“天下第一庙”的故事后,实践团指导老师们和成员,整齐列队,怀揣着崇敬的心,向烈士们默哀并三鞠躬致敬。同时,实践团成员们也看望了曾恨奶奶,并与其留影纪念。

实践团后续工作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实践团成员们走进解放军烈士庙,继续了解庙中独具特色的雕像以及庙中所记载的事迹。在初步学习了解放军烈士庙的历史文化后,实践团成员们也将红色精神传递,他们组成讲解志愿者小组,为来往的游客们进行了对解放军烈士庙的介绍和讲解。

      返校后,实践团成员们进行归纳总结后,在校园里开展宣传有关解放军烈士庙的主题班会、宣讲会、分发明信片,并发动学校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力量为烈士寻亲。
截至目前,解放军烈士庙27位烈士中已有25位烈士名单信息,其中有6位找到了烈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