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泰岩: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
时间:2019-11-18 来源: 作者: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工会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高校政治生态、国有企业、制度自信与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学术漂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黄泰岩: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指出,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高校是立德树人主阵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将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结合,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严格把好政治关、师德关。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

  【朱家梅: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朱家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绝不能有丝毫动摇。一方面,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从物质基础看,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政治基础看,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巩固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摘编自《经济日报》

  【何虎生:把握好制度自信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何虎生表示,把握好制度自信与改革创新的关系,这是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逻辑重点。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之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其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能够保障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利,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维护国家独立自主,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无需改进。制度自信不是自我满足、固步自封,而是在摆正位置的基础上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在坚持根本、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不合时宜的传统和教条的束缚,站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上,在稳立场的同时兼具胆识和胸怀,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和潜能为目标,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扫除障碍。

  摘编自《北京日报》

  【杨东、李格琳: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要求思政课教师视野广泛】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基地研究员杨东,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李格琳指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要求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思政课教师尤其要注重加强历史视野。而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因此,宽厚的历史视野既是思政课教师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重要理论思维,也是我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着力提升历史思维,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它能使我们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发展经验,进而才能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宏阔的历史视野,把思政课的内容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

  摘编自《天津日报》

  【焦磊:通过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抗衡推动本科教育学术漂移】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焦磊认为,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在我国自上而下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当前学界对何谓一流本科教育并未形成共识,究其原因,与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定位不清、所受重视不足,久而久之,在制度同构的作用下逐步发生学术漂移密不可分。此现象的形成非一日之果,而是与高等教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系统性学术漂移直接相关。其症结在于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获得合法性地位和更多资源所产生的制度趋同。具体而言,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化是为了在已有的合法性基础上获得引领地位并赢取更多的资源,普通本科院校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大学化是为了获得合法性地位并竞取资源。促成这种制度趋同的力量有三个,且彼此交织。一是强制性趋同,来源于政策导向及社会文化期待。二是模仿性趋同,来源于高校自身或本科教育定位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三是规范性趋同,来源于学术共同体的认可机制。只有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才能有效抗衡推动本科教育学术漂移的强制性、模仿性、规范性三股力量。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