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体系
时间:2016-10-28 来源: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规划与评估处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体系

孙娜娜

 

摘要: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 Fachhochscule) 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地域性等特征。文章研究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制、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其实践教学的特点, 并从教学安排、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三个方面与我国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及对我国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德国; 教学体系; 借鉴

 

       二战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复苏,这与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德国的全部从业人员中,80%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1]。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德国职业教育的最大突出特点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模式的高等职业学院成立于本世纪70年代,就是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自条件和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解决职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学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中的一员。这种教育制度渗透到德国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双元制 模式的高等职业学院一经创立就受到了企业和高中生的欢迎,随其发展也成为其他国家借鉴的典范,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类型多元化,其中一种是德国Fachhochscule,主要培养具有专业应用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学生深受企业的欢迎。由于其专业设置涵盖范围大,教学目标及教学实践皆以应用为导向,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在德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关于Fachhochscule的译名一直颇受争议,如高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大学、专科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等,经过多方考证,尤其是考虑到其对应的英文名称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本文采用应用技术大学 [2]的译法。

       一、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规模及专业设置

       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殊的、独立的功能,它可提供广泛的、地区性的专业技术服务,并与地区经济密切相关。根据德国的法律规定,应用技术大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及地位的差别,只在学校规模、学生数量及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应用技术大学是政府办学,其教学设备及技术设施、实验室条件都能体现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学校的毕业生适应职业工作的能力比较强,就业选择余地比较大,因此,在应用技术大学修业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加。

       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总数还是入学新生总数,都呈上升趋势。2001年,全德共有应用技术大学249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59%。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德国机电工程师的三分之二、企业经济师的三分之二、计算机工程师的二分之一都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3

       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是在工程科学、经济学及社会科学领域。其典型的职业领域为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工业、纺织、印刷、木材及造纸工业。其专业设置还涉及其它领域,如企业经济、农业及农业工程技术、社会教育学、社会工作等等。专业设置上灵活实用,使专业教学理论和应用相结合变为可能,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和实践训练,毕业设计多以解决实践生产环节中遇见的问题为课题。由于这种独具特色教学和科研,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具有更多的实践知识,能够在短期内适应实际工作,受到企业用人部门的称赞和好评,失业率低于其他高校毕业生。应用技术大学为德国的科技、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应用技术大学与我国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目标及学制比较

       与许多国家的工程师教育培训相比,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目标不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职业领域,培训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宽的基础知识及技能,以适应职业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挑战。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活动及组织形式都是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且以满足职业实践的需要为目的。同样,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及发展工作也都是以应用为导向的,主要功能是科学技术的咨询服务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这一点与我国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目标基本相同。因而,这两类高等院校机构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和可借鉴性。

        与德国的大学及技术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大学学制短,教学过程以更简洁的组织形式进行。根据实践学期的设置情况,应用技术大学的修业时间通常为3.5年到4年。表1所示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制,并与我国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学制进行了比较。

       与我国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学制类似,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制也包括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两部分。每学年包括2学期,共计38教学周。非授课时间用于教材的准备和整理、自学及考试   准备工作。学位考试由每学期的笔试、口试和第8学期的学位论文答辩组成。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学生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按照科学的工作方法独立完成其专业学科领域的应用性工作。 

       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制相比,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安排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设置职业实践学期。一个学期的时间学生在企业独立进行职业工作,并按照教学计划要求独立完成指定课题。职业实践学期安排在基础学习和专业基础学习之后,这样保证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职业概况已有粗浅认识。经过一个学期实践之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地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同时可能对专业的具体方向产生兴趣,有利于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而我国的院校开展的企业实习环节,从时间上看,仅为4周,如此短暂的时间很难达到实践的目的,而且有些院校由于经费紧张或安排困难等原因,4周企业实习时间也不能保障,从顺序安排上看,我国实习环节一般安排在所有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没有充分利用实践环节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也很难利用实践使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审视所学专业,因此,实践环节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制相比,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安排另一显著特点是毕业论文工作通常在校外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完成。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毕业论文的题目选定及所应用的技术设备都应当与工业和经济紧密相关。而我国学生的毕业论文在校内进行,与实际联系较少,毕业论文的题目选定基本上是由教师制定,受设备等试验条件的限制,选题方向比较狭窄,基础理论研究偏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因此,在我国目前的教学改革中,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工科院校应该加强产学研结合,多承担些企业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发挥院校的服务社会的功效,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能与企业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拉近理论科学与职业实践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

三、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分析

       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亦强调技术应用性,包括面向理论的学习、面向实践的培训及较宽的基础教育三个部分。根据德国的各州教育自主权,应用技术大学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各自制订了具体的教学计划。本文以典型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就其教学计划进行简要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表中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以专业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即教学计划的制订以职业应用为导向,围绕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整体性强,学生在基础学期就可接触到专业领域,而在专业学期仍然强调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训练;打破各学科的封闭性与完整性,强调各基础及专业学科的开放与交叉。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学校毕业生的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点已被多年的实践所证实。而这些特征也恰恰是我国的学院教学中做得不足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方,如表3所示,我国在教学中课程的设置重视和强调的基础课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课时数量多,而且按照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来设计,没有体现出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色,缺乏交叉和融合,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在我国目前的教学改革中,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比较与分析

       将职业实践和理论科学紧密结合,以使学生尽早地将理论学习有效地应用于职业实践,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培训特色,也是学生能否顺利适应职业工作的关键。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科院校中,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成效显著,这也是其获得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表3对其实践教学进行了比较分析。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进行,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具体的职业实践工作。无论是学位论文工作的完成,还是实践学期的实习工作,都对学生的职业实践工作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实践学期中,学生应在学院教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定的课题。

       与此相比,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职业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却很薄弱,尤其是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体现为企业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两部分,内容的安排和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差距就更大了。这点通过表4 的比较与分析是显而易见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体制、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国工科院校借鉴。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企业的作用和力量,弥补学校设备方面和人员经验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未来发展。

       二是建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其完善法律体系之上的,有了法律的保障,企业才能把这种教育作为企业自身行为来对待,保障教学培训过程中岗位、教师、培训车间的质量,使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三是调整院校课程设置。调节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在顺序设置上适当的交叉,加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增加企业实习的时间,丰富实习的内容,避免企业实习的形式化。

       这些经验对我国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在适应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的需求,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企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各项教学改革方面起到定的启迪作用。

【作者简介】:孙娜娜,女,出生于198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曾发表过论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现任职于营口大学园。